為針對認知能力及身體機能退化的認知障礙症患者,本中心整合及設計了一系列運動教材,名為「動齡樂」,涵蓋身體各部位的訓練,每項運動均配以不同主題及口訣,旨在改善身體機能同時,加深患者的記憶,同時增加訓練的趣味。
認知障礙症日間訓練 X 新年活動花絮
認知障礙症是其中一個引起長者吞嚥困難的原因,如不妥善處理,可能造成哽塞窒息等嚴重後果。留意日常照顧技巧,讓長者可以「食得到,活得好」。
疫情帶來不便?科技可以解決! 東華三院致力協助長者使用科技,突破疫情的限制,教導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使用平板電腦,令長者在家透過視像形式,都可以如常接受平時的訓練,不受疫情影響服務。
接受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 東華三院引入來自日本的「心身機能活性運動療法」,以運動為介入點,從而活化長者的腦功能及身體機能,提昇他們的生活質素。服務分為兩個層面,包括日間訓練及到戶訓練。本中心現為有需要長者提供免費服務體驗,有興趣人士可致電2651 5500查詢詳情及預約。
現今人類壽命延長不少,但伴隨著的就是長期病患的困擾,服藥成為長者幾乎必不可少的環節, 而服藥、存藥、整理藥物又會成為另一項困擾,因此護老者務必定期為長者整理藥物。除了整理每天一格形式的藥盒外,長者亦可能會有一個櫃存放藥物,那裡可能有不少「珍藏」。
香港理工大學研發這套人工智能預警及監測系統,為30歲以上人士作早期診斷,預測膝關節 惡化風險,諮詢骨科醫生後,分流出病情穩定、惡化緩慢和惡化迅速的三類病人,惡化迅速者就 馬上就醫,其他人士就可作預防性介入。系統的預測準確度高達九成,亦令骨科專科醫生節省九 成診斷時間,研究於「2020 TechConnect商業網上峰會暨展覽」(TechConnect)得獲「全球創新獎」。
耳中風又名「突發性失聰」或「突發性耳聾」,患者聽力會突然減弱,甚至完全喪失,患者亦有有可能會暈眩、耳鳴和耳痛。若遇上以上病徵,記得要從速求醫,不要以為待幾天便會痊癒,因為延誤診治,可能令聽力恢復不足,嚴重者更可能導致永久失聰。
《應用老年學雜誌》(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)刊登了密西根大學護理學院(University of Michigan School of Nursing)的一項研究,指出照顧認知障礙症長者的,比照顧沒患認知障礙症長者的護老者,罹患抑鬱症的風險高出30%。
認知障礙症一直被視為不能根治,只能延緩和預防的病患,而且成因仍未完全掌握,不過最近有了新突破,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(FDA)在六月初批准一款治療認知障礙症中的阿茲海默症的新藥,是18年來的首次,製造商美國生物技術公司百健(Biogen)聲稱能對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做到「治本」,不過這個說法仍有爭議。